1.诞生

追求适宜居住的城市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失去了许多房屋,战前出走海外殖民地的人口也纷纷回到国内。再加上伴随着1955年左右开始的急速经济成长‧工业化,大量的人口为了求职而往都市集中。人人为了不得不和众多家人一起住在狭小的屋里,失去隐私而困扰。从城市规划的层面来看,无秩序的「郊区膨胀」(郊区化)是无法置之不理的。
因此,大阪府决定了建设超过100万户住宅的方针。做为此重点施策,为能大量供给便宜优质的住宅与建地,并整备良好的居住环境,在大阪府北部的千里丘陵计划了「千里新城」的建设。而这也是日本首次的大规模新城构想。
日本首度的大规模新城构想
1956年开始检讨此建设构想,于1958年决定实施。考量到大阪府的财政,基本计划也从最初的2,500公顷开始,在1960年的最终定案中决定为1,160公顷。1961年开工,1962年首批居民入住佐竹台。为了新城的开发,新法条也相应而生。
所在地 | 大阪府 吹田市‧丰中市 |
主管机关 | 大阪府企业局 |
开发面积 | 1,160公顷 |
计划人口 | 15万人 |
住宅建设计划 | 37,330户 |
地区・住宅区 | 吹田市域2地区8住宅区、丰中市域1地区4住宅区 |
市域别规模 | 吹田市域791公顷约10万人、丰中市域369公顷约5万人 |
图片提供:大阪府
2.计划
以邻里单位理论为基础的计划都市

千里新城一开始制定了「基本计划」,以邻里单位理论为基础做了综合性‧计划性的道路‧铁路‧公园‧学校‧商店等配置。这一点和旧市街地完全不同。计划中集结了日本的智慧,充分采纳欧美的先进新城案例。
【千里丘陵住宅地区开发计划图】 出处:大阪府『千里新城的建设
「地区」与「住宅区」
全体划分为南、北、中央3个「地区」,更有以主要干道为区分,命名为「~台」「新千里~町」的12个「住宅区(小学校区)」,并且设置了社区中心及公园…等。每个住宅区为60~100公顷。由美国的佩里(Clarence Perry)在1920年代统合而成的「邻里单位理论」是支持20世纪新市镇建设的理念之一。

多样的混合形态住宅
为形成各式各样的人所调和而成的社区,准备了如独栋住宅、集合住宅(公有租赁住宅:公营/公社/公团(UR)、分开出售集合住宅)、公司职员住宅等,所有类型的住宅。住宅区的中心配置集合住宅,周边为独栋住宅,规划城市景观,在使更多的居民能在短时间内抵达主要设施上下了许多功夫。
丰富的绿地与安全

在全体面积1,160公顷中,住宅地约占42%。其中独栋住宅和集合住宅的面积几乎相同。大量取得道路、公园等公共空间,特别是确保了约占全体21%的「公园‧绿地」。为了保护环境,新城全体周边皆有绿地围绕,每个住宅区都有公园。不论是和过去的小区还是之后的新市镇相比,如此多的绿地都是其显著的特色。
出处:千里新城再生联络协议会
『第1回千里新城再生情况检讨委员会资料

为守护居民安全,极力分离步行者与车辆的动线。利用丘陵地丰富的地形变化,用建筑物包围宽广的空地,也采用了各处都设有做为服务区的囊底式道路(尽头路)的雷德朋配置法,提供给居民广阔宁静的空间。
图片提供:大阪府
3.变化
新城特有的足迹

千里新城在高度经济成长期中,于1962年~1970年短短八年中建设而成。相似的年轻核心家庭一次入住。1970年完成的同年,邻接地举办了EXPO’70,交通与环境也整备完毕,使得千里一夕成名。日本国内许多新城皆学习千里建设而成。
此结果使得众多居民更为中意,就算房子狭小也不迁出而是续住下去,导致居民的世代的不平衡就这样持续下去。初期孩童激增使得小学不足,之后长大成人的子世代独立迁出后留下父母亲,造成学校空教室增加的同时,高龄者设施的整备成了当务之急。像这样的世代不均在全国的新城都是特有的现象,但在千里却格外显著。之后的新城在经过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因建设速度缓和的缘故,入住世代较为平均。
人口
从1975年时约13万人的尖峰开始持续减少。2005年国势调查时减少到9万人。户数从1980年以后并无太大改变,但每一户的住户人数却减少。高龄化率在1990年左右开始急速上升,2011年时约为30%,高于大阪府整体平均。

住宅
许多初期的独栋住宅在1980年代后半的泡沫经济前后被改建。集合住宅方面,泡沫经济后,从公司职工住宅被卖给民间做为公寓的案例开始更新,2005年以后,出售也好租赁也罢,大规模的改建急速增加。
商业

许多人变得会开车到大型商业设施购物。特别是社区中心里,核心店铺的撤退或空置店铺的增加等,使得空洞化持续进行。
图片提供:大阪府,奥居武
4.再生
无论到哪都是先驱者
身为「日本最初的新城」,千里新城受到了各方注目。另一方面也更快面对少子‧高龄化、老旧化等众多问题,也早一步开始致力于再生计划。一部份的更新不断地在进行,但诸如行政区中心的活性化等的必要性一直到1990年代才正式进行。与集合住宅改建的相关议题也是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接近建城40年的2000年左右成为课题,吹田‧丰中两市与市民合作,各种构想与方针逐个整备而成。2007年,吹田市、丰中市、大阪府、(独)都市再生机构、大阪府住宅供给公社、(财)大阪府城镇管理财团联合制定了「千里新市镇再生指南」。决定了在发挥新城的开放感的同时,活用地点的优越性来吸引新居民入住的路线。此决策使得老旧住宅区的改建、民间公寓大楼的建设持续进展,人口和儿童数一点一点地在增加。

成为更好的城市
作为生活机能便利「步行即可生活城镇」的核心,群落设施和生活支援设施等进驻社区中心的空店铺,期待其能够发挥新的职责。居民们对社区的强烈爱恋、由自治会和居民团体等举办的活动也活跃展开。初期居民持续高龄化的同时,在持续进行集合住宅改建的地区,再次见到年轻家族的踪影,跨越世代互相帮助成为了城市的主题。
千里在现今也是「实验都市」。不论在日本国内亦或是亚洲的新城当中,其再生可说是持续得到最多的建议吧。「最初的新城」无论到哪都会是「最初的新城」。

图片提供:大阪府,幡知也
年表
1958 | 决定开发 | |
1960 | 制定基本计划 | ![]() |
1961 | 动土仪式 | |
1962 | 佐竹台开始入住(千里新城开城) | ![]() |
1963 | 高野台、津云台开始入住 阪急‧千里山~新千里山(今南千里)开通(新城最初的铁道) |
![]() |
1964 | 古江台、藤白台开始入住 | ![]() |
1965 | 青山台开始入住、南地区中心专门商店街开幕 | |
1966 | 新千里北町、新千里东町开始入住 | ![]() |
1967 | 开设新千里医院 阪急‧南千里~北千里开通(北千里站引进全世界第一个自动票口) 北地区中心专门商店街开幕 桃山台、竹见台开始入住 |
![]() |
1968 | 新千里西町、新千里南町开始入住 大阪大学开始转移至吹田校区 |
|
1969 | 人口突破10万人 | ![]() |
1970 | 日本万国博览会(大阪世博) 北大阪急行、新御堂筋、大阪中央环状线等开通 中央地区中心开幕 开发计划完成 |
![]() |
1971 | 万博纪念公园开幕 | |
1972 | Selcy开幕 (解除入住后经过十年方可转卖独栋建地的禁令) |
![]() |
1973 | 因石油危机引发的厕纸囤积骚动从千里波及至全国 开设阪急山田站 因儿童人数激增开设首间不在基本计划中的小学 因应高级公寓风潮,进行新城周边的开发 |
![]() |
1974 | (此时开始由于家庭用浴池的普及,导致社区中心的澡堂衰退) | |
1975 | 人口达到128,993人的巅峰 | ![]() |
1977 | 开设国立循环器官疾病中心 万博公园内开设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
![]() |
1978 | 府营住宅开始增加一房间 (此时开始图书馆、公民馆、体育馆等陆续开幕) |
![]() |
1982 | 千里丘陵的竹林被选入日本的自然100选 | ![]() |
1990 | 千中PAL重新开幕 大阪单轨电车‧千里中央~南茨木开通 |
|
1991 | 千中PAL盛大开幕 (公司职员住宅改建成高级公寓、住宅区的改建开始成为问题) |
![]() |
1993 | 大阪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转移至千里 | |
1994 | dios北千里盛大开幕 | ![]() |
1997 | AZALL桃山台开幕 人口减少至低于10万人 |
|
2002 | 千里新城市民论坛举行 | ![]() |
2004 | GARDEN MALL南千里开幕 | |
2005 | 65岁以上高龄化率突破25% | |
2006 | 千里新城展览(吹田市立博物馆) | ![]() |
2007 | 制定千里新城再生指南 人口达到89,212人的最底层 |
![]() |
2008 | 千里文化中心”Collabo”于丰中市开幕 | ![]() |
2011 | 完成千里中央地区再整备 | |
2012 | 吹田市千里新城综合大厦(千里新城情报馆)开幕 开城50年,千里蜡烛祭典开始 |
![]() |
2015 | SENRITO读卖开幕 | |
2017 | 灼热在水中玩开始 千中草坪夜间电影祭开始 |
![]() |
2018 | 制定千里新城再生指南2018 大阪北部地震 |
![]() |
2019 | 完成千里南地区中心再整备 人口增加至多于10万人 |
![]() |
2020 | 完成千里新城・千里中央开幕・大阪世博・北大阪急行开通50年,大阪单轨电车开通30年 | ![]() |
图片提供:大阪府,国际综合规划,吹田市立博物馆,千里市民论坛,阪急电铁,
赤井直(Akai‧Sunao),饭岛幸子(Iizima‧Yukiko),产木民彥(Ubuki‧Tamihiko),奧居武(Okui‧Takeshi),北田顺三(Kitada‧Junzo),田畑千鹤(Tabata‧Chizuru),永井俊雄(Nagai‧Toshio),松浦弘昌(Matsuura‧Hiromasa)
MAP

南地区(吹田市)

1. 南地区中心
以阪急南千里站(1963年开业)为核心的地区中心。为千里新城中最古老的一角,到1970年千里中央站完成为止,一直作为新城的玄关。2000年左右开始进行再整备。
4. 千里新城综合大厦
集合了吹田市侧的行政机能,2楼设有收集收集了千里新城资料的「千里新城情报馆」。同时也成为市民活动的据点。
A. 津云台(Tsukumodai)
1963年开始入住。125公顷。为南地区的中心,拥有南地区中心和千里南公园。位于北部的七丁目集结了新城需要的服务设施。
B. 高野台(Takanodai)
1963年开始入住。94公顷。继佐竹台之后第二老旧的住宅区。五月时,在周边绿地一部份的高町池周边可以见到姬萤飞舞。
C. 佐竹台(Satakedai)
1962年开始入住。87公顷。是千里新城中最初有居民迁入的住宅区。日本国内新城的先驱地。住宅区改建等再生进行中。
D. 桃山台(Momoyamadai)
1967年开始入住。79公顷。以过去和竹笋并列为千里丘陵名产的桃子(日文为momo)命名。是千里新城中能够最快连接大阪市内的一角。
E. 竹见台(Takemidai)
1967年开始入住。53公顷。虽是12个住宅区中面积最小的,但面向南千里站的高层星形住宅已成为千里新市镇玄关口的象征景观。
北地区(吹田市)

2. 北地区中心
以阪急北千里站(1967年开业)为核心的地区中心。除了作为前往大阪大学校区的入口有许多学生利用以外,新城北方、箕面市东部的居民也经常利用。
F. 青山台(Aoyamadai)
1965年开始入住。97公顷。在千里新城中也是在高处,有许多适合眺望的场所。从北千里站往西北方扩展的斜坡上的住宅群令人印象深刻。
G. 藤白台(Fujishirodai)
1964年开始入住。139公顷。千里新城中最大的住宅区。包含广阔的千里北公园和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也和阪大校区及万博纪念公园相邻接。
H. 古江台(Furuedai)
1964年开始入住。120公顷。是千里新城中唯一一个在开发前有不到10户的古村庄,至今依旧供奉着小神社。为北地区最早被开发的地方。
中央地区(丰中市)

3. 中央地区中心
以北大阪急行千里中央站(1970年开业)为核心的地区中心。是千里新城中最大的地区中心。居民昵称为Greater千里的此区,作为北大阪的新都心,也吸引了许多新城以外的使用者。在新御堂筋西侧也设有办公室。
5. 千里文化中心「Collabo」
集结丰中市侧的行政机能,位于四楼的丰中市立千里图书馆中收集有千里新城的资料。同时也成为市民活动的据点。
6. 展望台(千里中央公园)
位在区分丰中市与吹田市的棱线上,千里新城、万博公园等皆可一览无遗。也是许多VIP前往视察的历史景点。
*目前关闭
7. 上新田(Kamishinden)
这地区有着从江户时代(1600-1867)初期开始,拥有400年以上历史的村落。新城开发时只征收购买了周围的农田与山林等,村庄部份被排除在计划外,使得传统住宅得以保留在未来都市的正中央。之后由民间企业建设许多公寓。
I. 新千里北町(Shinsenri-kitamachi)
1966年开始入住。97公顷。丰中市侧最早被开发的地区。拥有千里新城中标高最高的地点,是新城北部给水的据点。
J. 新千里东町(Shinsenri-higashimachi)
1966年开始入住。98公顷。是12个住宅区中唯一全部皆由集合式住宅所构成的住宅区。千里中央旁,东町公园里留有一片由居民照料的密集的竹林。
K. 新千里西町(Shinsenri-nishimachi)
1968年开始入住。84公顷。包含千里中央地区中心的西半边,有千里新城难得的办公街。集合式住宅的改建再生正在进行中。
L. 新千里南町(Shinsenri-minamimachi)
1968年开始入住。99公顷。千里新城中最后被开发的地区。是沿着大阪都心往千里新城主要线道新御堂筋西边的南北细长的市镇。
照片
点选图片集可放大。
1960s-1970s
摄影:*产木民彦 (Ubuki・Tamihiko),●赤井直(Akai・Sunao),+永井俊雄 (Nagai・Toshio)
2000s-2010s
摄影:×奥居武 (Okui・Takeshi) ,◎田中康裕(Tanaka・Yasuhiro)(千里新城研究 信息中心)
资料
在发展期间,大阪府和相关组织制作的小册子经许可被收录在此。(点击每个封面可以看到pdf格式的内容。)※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使用。